●文|谢有顺(评论家,中山大学教授)
图源:学校官网
综合培训提技能。立足工作实际,丰富培训形式,通过现场教学、一对一辅导的形式开展数字化项目指导,帮助员工掌握理论知识,提高技能水平。发挥青年宣讲队伍作用,开展数字化转型专题课程培训。
南国文府,海内名庠,中山大学是也。
中山手创于一九二四,风云际会而三校合一。高师法大农专并也,国立广东大学立矣。系为国储才、为民启智之渊府,允以文兴时、以智淑世之枢机。规模之大,非昔可比;品类之盛,自兹渐齐。依原址以承其专业;涵诸校而蔚为高地。拨款与筹款并进,建校与兴校齐力。寰中好义辈纷然慨捐也,海内闻风者咸相乐助之。深深其红色基因,中共领导人早襄盛举;孜孜焉白手起家,南国开拓者长擎义旗。
孙公既逝,校名遂更。以纪遗志,庶缅先生。国立中山大学,柱砥南天高峰。百年当弦歌不辍,每刻念薪火必承。惟旧址分散,地狭声嘈;赞校长邹鲁,思远目明。遂另觅藏修息游之地,冀长养俭朴醇美之风。
于是拓市郊之石牌宝地,垦荒三千亩而修新舍;进而铸南国之精金美玉,倾力诸学院以育栋梁。后枕白云,前环珠江;冈陵莽莽,海水汤汤。大帜渐竖,校训日彰;硕彦栖影,名儒登堂。师者多杏坛名士、学界翘楚;诸生自街巷都会、海陬山乡。开讲人登台踊跃,静聆者凝神未央。远来演讲如沈雁冰、赵元任;欣任学长有周树人、郭鼎堂。往事未杳渺,风采自昂藏。为社会福,为邦家光。
校之设也,启吾民胞;课之授者,兴吾赤县。办学之初焉,即期以乡村之振兴,多见诸服务组与实验者;助力之进也,继为其矿产之开掘,每遣以采集队与考察团。精育稻种,苦寻矿产;遥测天象,勇登荒滩。远沐猎猎海风于西沙岛;多辟渺渺幽径于川黔边。教于课堂,学重实践。放眼天下,扎根岭南。曾增设民众学校,为市井生活期饶益;时屡遣出洋团队,与世界风云相周旋。煌煌上庠,为国为民情长炽;莘莘学子,问学问道志愈坚。
神州当风云变幻际;中大与民族呼吸同。抗战军兴,救亡情涌。一隅之地,四围战声。中大师生,纷演剧助力,并支前劳军,复投笔从戎;疏迁队伍,于赴滇路上,亦环粤境处,后复课声中。牢记家仇国恨,无惧血雨腥风。时遭兵燹,未辍弦诵。同赴国难,共历征程。终外寇影散,渐寰区风生。诸力量其时分袂,众学子为民发声。史载五卅一,允铸华南革命之堡垒似铁;心萦七二三,见证地下学联之筋骨如铜。雄鸡已啼,岂惧风雨如晦;五羊当奋,正乃气势如虹。
深慨散尽也烟云,甚欣继之以和平。鼎定海内,校迎新生。校名简化,花树滋荣。五二年起,院系调整。工农医教诸院,忽为遣去;博学善讲者流,或焉断层。幸尚留文科理科两院,且新纳岭南华南诸英。著书以教者,专业课之类;礼聘而来者,陈寅恪诸公。胜迹长存,堂名怀士、马丁、格兰、哲生、郁文;校训如恒,即曰博学、审问、慎思、明辨、笃行。树师生之仪范,出礼记之中庸。览胜迹而追先贤风采,思往事而听逝水涛声。日居月诸,全神贯注;枝开花散,负重前行。
溯及博济医学堂,延而中山医科大。桃李承传以薪火,杏林绽放者云霞。中大中山医,两校两朵葩。并蒂于二零零一,合体而双强更佳。忽起疫云,九州之苍然其色;勇冲要塞,中山之白衣为甲。犹忆汶川震中,千里飞赴人何速;堪赞中山医者,一心疗疴气如华。
一校天地,百载光阴。坚守传统,激活创新。校为协同计,七个学部,缘能统筹院系;生作成才想,二选专业,或冀漫步学林。三校区风采各异,五校园胜景如云。笑览粤港澳,坐拥广珠深。或名楼林立而古朴典雅,或设施完备富现代气韵。深耕以文理并茂兼医学济世,力拓其经管齐力与农科创新。可赏老校区之清景无限,朱阑倚遍黄昏后;堪味寒柳堂之佳句有韵,赤榴如火绿榕新。坐拥“天河二号”,领跑全球之超算;获誉“南天一柱”,矗立神州之海滨。巡天望远镜,光射牛斗星璀璨;破冰科考船,入泊母港浪深沉。
百年前中山有语,立志做大事,不要做大官;当此际国运所系,聚焦大战略,着力新发展。已居国内一流之前列,力登国际知闻之名单。七十个院系咸为引凤之树;一三六本科皆具办学之权。精英海纳,在校学子近七万众;学者云集,专任教师有四千余。培育人才方阵,回馈家国海山。或入机关而夙兴夜寐,亦赴基层以业乐居安。时援疆援藏,亦支穷支边。有志有怀,无忧无叹。铭校训璀璨五句;做大事贯穿百年。
“白云山高,珠江水长。吾校矗立,蔚为国光。”数翱翔南国之故人鸿迹;忆盘桓中大之雨夕风窗。院深屋旷,画栋雕梁。观参差之碧瓦,抚逶迤之红墙。木棉朝天以之尽显风骨,古榕俯地因其饱阅沧桑。时值百年华诞,谨为一瓣心香。忆世纪同行风雨,祝吾校再续辉煌。
策划:刘炜茗股票杠杆实力明道资本分配